我来说金庸:武林天花板达摩入中原-《刘陈鹏诗集》


    第(2/3)页

      国王问:“作用我怎么没看见。”

      达摩道:“在胎为身,入世为人,在眼为见,在耳为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握拿,在足走跑。他出现在无所不包的世界,又藏于一颗尘埃中。知道的说是佛性,不知道的说是事故。”

      国王听了这段偈语,就立即开悟了,向达摩跪拜而去。

      登荃国王在位四十一载,皇位传给儿子宗胜,宗胜便请三爷达摩回宫传教。

      达摩道:“你能向祖先一样敬奉佛教我很欣慰,你父在位不忘南北统一,殊不知杀伐得来的天下还是要还给杀伐,如今南北合一就在你的身上,切不可动了杀机,心存善念,天下大同。”

      宗胜谢过达摩祖,达摩便回了寺庙,有一日宗胜骑马射猎,马惊而走,国王迷路,宗胜也能随遇而安,就在一个岩石上休息,正睡间狂风起,有人喊救命,宗胜国王一睁眼就看到一只老虎追一个华贵的青年,这宗胜国王也算世代学武,两臂一挥,力有千斤。

      宗胜三拳两脚打死老虎,救了富人,富人当即便要求与他结拜为异姓兄弟,不多时,一小队侍卫寻来,富人道:“二弟,我的下人找来了,你在大哥家里玩几天,我也以敬地主之谊。”

      这一去,宗胜才知道这个结拜大哥竟是北天竺的育王,原来这印度本来是一个国家,几百年前,老国王意外去世,传位没有留下招数,九个皇子你争我夺,把印度分成了六七个政权,又过三十多年,势力最大的南天竺和北天竺才打败其他政权,两个天竺国又打了十几年,各有胜败,直到了达摩他爷那一辈才把印度国土画了国土,兵息了这么几年。

      宗胜国王也不隐瞒,这下可好,两个国王成了结拜兄弟,育王部下便怂恿国王立马杀了宗胜国王,再整合兵力踏破南天竹。育王却道:“该死的奴才,你已犯死罪,今日本王得了个兄弟,不宜见血,罢去你国公职位,退下去吧。”

      宗胜国王也很意外,育王道:“二弟,你我本来流的血就是一家,如今咱兄弟相认,那不是什么结拜,而是上天注定,久闻你南国教化夜不闭户,人人信佛,我北方却无此福气,二弟你治国有方,我愿意给你当个臣子,叫我这一方百姓也有你南国之福。”

      育王跪地称臣,宗胜立马扶起道:“南北统一就是我父皇的宏愿,要不是祖业说法,他早四十年前就爆发了一场大战,如今不豪一兵一卒圆了他的遗志,只是你为大哥,如今天竺不分南北,应该你是国王,我为大哥摄政。”

      育王万不能接,说明自己治国不如宗胜,最后宗胜为王,阿育摄政。

      南天竹那边,国王失踪,便临时集结一万兵马,进了北天竺,宗胜听到自己的兵马到了,便派使臣相迎,众将官不敢轻信,将官认为宗胜国王已经被害,故此才说他一人就平了北国,大将军便带兵回国报信,当时宗胜国王虽有二子,但年纪尚小,众文武就找到达摩祖师。

      祖师听到大笑道:“没想到这个孙子果然不费一兵一卒统一了印度天竺,我还当解语不实。”原来虽然达摩祖师推演出南北天竺会在孙子这一带统一,但他也甚是怀疑这个演算。

      达摩与十几位重臣来到北天竺皇宫,果然看见宗胜已经做了北天竺国王。

      宗胜对达摩介绍摄政育王道:“世尊,这位是我的大哥摄政育王,如今正应了祖师的佛语,不用打仗,天竺国统一了。”

      达摩观察了一会儿摄政育王道:“大王能放弃国王之位,果然是人中豪杰,百十年的分裂在你们兄弟手上完结了。”

      摄政育王道:“达摩世尊佛法无边,今后我会辅佐二弟为家国造福。”

      达摩正要推演国事,忽问道:“久颂佛经,竟忘了今年是何年?”

    
  摄政育王道:“今年是宗胜在位二十一年,印度520年。”

      达摩惊道:“师尊圆寂前曾说过,我在天竺传大乘六十七年就要去东方传教,我要去度化那方人躲过一次大难。”

      众人跪地道:“世尊此去,大乘佛教哪个人当家?”

      宗胜泣道:“祖爷如今130多岁,偌大年纪还是不要去那东土乱世。”

      达摩笑道:“六十七年之约乃是多罗世尊命令,你们二兄弟要勤修善业,护持佛家三宝。我这一去短则八、九年,多则十五、六便回来。”

      众人听了涕泪交流,摄政育王道:“这个国家才统一,还需要世尊说法,那方东土有什么吉祥?”

      达摩笑道:“天竺的未来我已经预见了,那是一个自古未有的幸福之地,那神州东土正值多杀多贪,我此去就是要传大乘与那方百姓行善脱苦。”

      宗胜国王停止悲伤道:“祖爷既然同东方有缘,我等也不阻了。只希望世尊事情完了,早日回来。”

      摄政育王为达摩准备了大船,装上各种珍宝,宗胜国王自率满朝文武把达摩送到海边。

      达摩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自印度海到达了中国的南海广州,从那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传大乘佛教。

      这时是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年九月二十一日。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主的礼仪,欢迎他们,并且上表奏禀梁武帝。武帝看了奏章,派遣使臣奉诏到广州迎请,达摩到达金陵。武帝接见了达摩问他道:“朕继位以来,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么功德?”

      达摩回道:“并没有功德。”

      武帝问道:“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道:“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不是实有。”

      武帝问道:“怎样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答道:“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尘世上追求的。”

      武帝又问道:“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道:“空寂无声。”

      武帝又问道:“回答朕的问话的人是谁?”

      达摩说道:“不知道。”

      武帝怒道:“朕认为你达摩不是什么得道高僧,说自己是释迦摩尼第二十八代世尊传人也是想在我北魏骗些金银罢了,看在你渡海远来,今日就不计你欺君之罪,速速离开北魏,再出现在朕的国土,小心你的狗头。”

      达摩一开始还认为这个梁武帝会像自己侄子那样,一点就通,可是武帝倒没有领悟达摩的碣语,知道他与佛无缘,于是就回到了长江北岸。

      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找来太傅说了自己与达摩的对话,太傅说道达摩果然是得道高僧,达到了四大皆空的忘我境界,梁武帝这才深感懊悔,得知达摩在长江北岸,怕他就此离去,马上派使者骑马追赶。

      使者一行人追到幕府山就看到达摩正在江边,达摩看见有人赶来,因不想再见梁武帝,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施展上乘轻功,站在芦苇上,催动内力那根芦苇就向船舟一般,漂扬过江。

      使臣回宫对梁武帝说道几人亲眼见到达摩一苇渡江,梁武帝再次询问太傅,太傅长久才道:“北魏与世尊无缘。”

      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达摩到达洛阳,下榻在嵩山少林寺,生活了一年后就面壁而坐,整天默念佛经。

      当时中原有个高僧叫神光,是个旷达之士。在洛阳寺庙出家,他博览经书,善于谈论佛法道理。他叹道:“孔子、老子的教,不过是礼术规矩,庄子、易经这些书,也未尽妙理。近日听说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难道他就是圣达之的人,我这就去探访他的玄妙佛法。”

      神光来到少林寺,早晚在洞外跪求参见达摩。达摩却始终对着墙壁端坐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