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知道吕昭怎么敢独自留下。 甚至还体会到了一点点董卓临死前的心情。 可惜已经晚了。 吕昭舞动沉重的枪,就如同捻一片轻飘飘的叶子,手挥到哪儿,枪尖就指向哪个方向。又干掉了一批士兵,成功将桥蕤和他的人赶至最佳地点后,她控马朝后面退了退,干脆决断地下令:“放箭!” 夜黑风高,即使有火把照明,普通人眼的可见范围和视网膜捕捉画面的清晰度依然感人,弓箭手 射箭的准头不会太高……或者说基本没有。 但是没关系,谷地中只有被困的袁军和吕昭,吕昭是不可能中箭的,因此并州军可以放心大胆地射,随便射,万箭齐射。 神经信号终于走完了漫长的反射弧,恐惧由内而外将桥蕤全部彻底填满,他呆呆地停在原地,眼睁睁看着燃烧的箭簇如飒沓流星,拖着长长的光尾,在天空划出漂亮的弧线,而后齐刷刷坠落。 思想已经不受控制了,什么古怪的念头都冒了出来,他竟然会觉得这一幕真是太美了,美得令人目眩神迷。 瀙水某段拐弯的区域内,生长着一片茂盛的芦苇荡。 夜风吹过,高大的而轻盈的枝干随风摇曳,顶端蓬松的穗花互相摩擦,发出轻柔的沙沙声。 张辽带领百名精锐,乘坐小船安静地埋伏在芦苇荡中,耐心等待目标出现。 其余士兵则隐藏在附近的山丘上。 普通百姓只能看到袁术的兵力数倍于他们,来势汹汹,情况万分凶险。 脑子稍微灵活一些的决策者则能想到更深一层:兵马多,意味着粮食消耗量大。 除非守城,粮仓基本不会设置在营寨内,一来不利于军队转移,二来若遇到敌军袭营,一锅端了怎么办? 因此前线一般只保留大约五到十天的口粮,大部分粮草都被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由后勤部队定期运送。 舞阴城外的袁军安营扎寨快有十天了,下一批粮草应该已经在运输的路上了。 吕昭综合对比了斥候们四处搜集的情报和孙坚送出的消息,确定了袁军屯粮的具体位置及情况——距离前线约三十里,镇守的士兵约一万人,剩下的全是被临时征发的本地农夫。 她认真思考很久,拿出了两个方案。 一是直接袭击粮仓,焚烧粮草,逼迫袁术撤军; 二是截断粮道,看到有运粮的就冲上去抢,抢完就跑,等对方再运,就再抢,一点一点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吕昭个人喜欢方案一,对她来说便捷省力,一劳永逸,干完这一票能消停许久。 其他人则不约而同地支持方案二,认为方案一太险了,他们人少根本输不起,最好稳扎稳打。 其实方案二也很危险,袁军的粮道在汝南郡境内,汝南郡是袁术的老家,敌方占据主场优势,己方一旦进入,就要做好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准备。 但话说回来,打仗哪儿有不危险的呢? 吕昭听从了大家的意见,选择由张辽领兵,去完成这项艰难且重要的任务。 第(2/3)页